《满井游记》教案

时间:2024-05-14 06:12:09
《满井游记》教案

《满井游记》教案

作为一名教职工,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,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满井游记》教案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教学目标

1.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。

2.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,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。

3.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
教学重点

1.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。

2.对比、反衬的手法及运用。

教学设想:

以读代讲,读中感悟,指导学生熟读课文

教学过程

一、导入

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。满井是明、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。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、抒情谕理。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,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,勃勃生机。作者借景抒感,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。今天,我们就跟随作者袁宏道的足迹,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`早春景色吧!(板书课题、作者)

1.学生介绍作者(学生介绍不齐的,其他同学来补充,学生如再补充不完整的教师补充,并且积累)

2.袁宏道(1568~1610),明朝文学家。字中郎,号石公,明公安(今湖北人),万历年进士,官至吏部中郎,与兄宗道、弟中道并称三袁,为公安派的创始者。作品真率自然、清新活泼,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,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,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。有《袁中 ……此处隐藏527个字……声说译文,借助注释并调动原来的文言知识积累。

3.静悟:老师读译文,学生看课文。边听边领会。

4.齐读巩固

5.点画重点注释(老师自己决定)

四读:(赏读)

要求:找出文中的比喻句,然后学生作总结、归纳,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。

阅读思考:

1.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?

2.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?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?

3.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,抓住了乍暖还寒、万物复苏的特点,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,怎么描写的?

4.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?

5.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。有的是以物比人,有的是以人比物,有的以物比物。

试举例说明:

1若脱笼之鹄:以人比物(把人比作物)。

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:以物比物。

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:以物比人(把物比作人)。

4麦田浅鬣寸许:以物比物。

赏析、探究:

用欣赏的眼光读课文,说出自己的发现或提出一个有发现意义的问题。

本文写的是初春之景,'初'字在文中有哪些体现?

目的:体会作者那颗善感的心。

(2)你能试着发现本文在写景状物上有哪些特点吗?试试看谁最具备发现的眼光!最具备科学家的头脑!

目的:积累学习写景方法。

理清线索,强化记忆,争取背诵第二自然段。

主题探寻:

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,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。

《《满井游记》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